發布時間2021-01-13 15:38:31 ?。 ¢喿x:次
貫徹落實部領導指示要求,今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了以糞肥還田利用為重點的農業綠色發展綜合試點工作。為更好指導新型經營主體抓住關鍵環節準確施策,加快推動綜合試點工作,近期規劃司組織召開農業綠色發展綜合試點研討會,邀請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農村部農機推廣總站、中國農科院環發所、環保所等單位專家,針對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地膜回收處理等五大領域的技術發展現狀、先進經驗、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進行分析探討?,F將專家主要觀點整理如下。
一、完善肥料管理制度是化肥減量增效的重要基礎
中國農業大學張衛峰教授介紹,歐洲、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肥料生產、銷售和使用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較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積累了大量管理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一是制定頒布肥料法。產品必須符合肥料法規定的基本要求才能進入市場,包括清楚界定肥料中重金屬、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二是嚴格執行標簽制度。包裝標識內容必須與產品實際情況保持一致,以此作為產品質量檢查的基本依據。三是對環境分區管理。依據檢測指標,劃定脆弱區或風險區,設定氮磷養分施用限量標準和限制時期。對實行養分管理優秀的農戶進行補貼。四是構建科技推廣與社會服務體系。建立政府、科研單位、企業緊密銜接的養分管理運營機制,為農民施肥提供咨詢、培訓和指導,制定科學施肥方案。
二、科學合理施藥是農藥減量增效的關鍵環節
中國農業大學高希武教授介紹,我國每年化學防治面積約70億畝次。為加快推進農藥減量增效,需采取七大應對措施。一是普及減量知識。提高農民對農藥減量使用的重視程度,進一步認識到過量使用農藥的危害性。二是發展專業化統防統治隊伍。統一防治時間、統一防治用藥、統一防治技術,實現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三提高。三是對癥選藥、劑量控制與抗藥性治理。使用適宜的農藥品種、劑型和劑量,防止亂用藥、濫用藥,延緩抗藥性產生。四是科學對接施藥“窗口期”。選擇在病蟲害敏感期用藥,提高防治效果,減少用藥濃度和次數。五是提升施藥技術。通過改進施藥器械,提高農藥霧化度和粘附度,減少農藥漂移和流失。六是加速農藥品種換代。創制新型高效環境友好型農藥,淘汰老舊品種,提高防治效率。七是發展替代技術。使用生防天敵、色板誘殺、燈光誘殺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替代化學農藥,減少化學防治面積。
三、糞肥還田利用是解決養殖污染問題的治本之策
中國農業科學院環保所張克強研究員、環發所朱志平研究員介紹,我國近年來通過源頭減量、過程控制和末端利用等技術創新,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已實現雙降,資源化利用比例顯著提高,但畜禽養殖業仍然是重要污染源。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養殖場規?;s化顯著提升,種養分離進一步加劇。主要因為土地所有制、經濟實力、環保意識等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不能照搬“圍繞生產過程節能減排+種養結合”模式。二是圍繞養殖過程的源頭減排控制技術、設備不足,缺乏生產過程中以預防性為主的技術措施,如氮磷和抗生素減排技術、節水技術等。三是糞肥施用成本高,利用機制不暢。當前糞肥施用機械化水平不高,有機肥使用意愿低,缺乏市場化付費機制。四是法律法規適用性和標準規范不健全,養殖場糞肥還田受阻,如監管對象覆蓋不完全、執法責任不明確、標準規范不正確等。
畜禽養殖糞污還田利用是解決養殖污染問題的治本之策,當前還需從政策和技術兩個層面進行突破。政策層面上,結合我國土地資源條件和畜禽養殖業發展現狀,制定可供糞污消納的配套土地政策,持續推進糞肥還田,實現有田可還。技術層面上,加強養殖糞污還田施用量、使用方式、施用時間、土地承載力等基礎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分畜種、分區域多樣化種養結合技術方案,建立適合本土應用的還田管理系統。配套研發養殖糞污農田準確施用技術與裝備,制定相關技術規程、標準,科學指導養殖糞污農田安全利用。
四、機械化綜合利用是推進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的根本出路
農業農村部農機推廣總站徐振興研究員介紹,我國是農作物秸稈生產大國,秸稈常年產量約8億噸。近年來,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應用加快,秸稈還田面積持續增加,利用方式不斷拓寬,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秸稈還田增加生產成本。相對零成本直接田間焚燒,秸稈還田不僅增加作業成本,還增加病蟲害防治成本,農民對秸稈還田推廣應用缺乏積極性和自覺性。二是秸稈離田利用收貯體系尚未形成。秸稈離田利用需將秸稈收集、打捆、運出農田,機具費用成本高,貯儲存難度大。收購、運輸、儲存高成本,制約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村經紀人參與秸稈回收的積極性。三是農戶焚燒秸稈觀念根深蒂固。我國農民精耕細作,習慣播種前將前茬作物秸稈一把火燒掉,將田間地表收拾整理干凈再播種,這種觀念一時難以改變。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夠?,F在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多是針對某一環節設立,缺乏對全產鏈的系統支持,影響秸稈利用產業化發展。
機械化綜合利用是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的根本出路。加快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需進一步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繼續加大購機補貼政策的扶持力度。將秸稈綜合利用的機具作為補貼重點支持,鼓勵和引導農民購買先進適用的機具。二是繼續加強科技攻關與機具研發。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產學研推聯合攻關,著力解決秸稈綜合利用所需裝備。三是繼續加強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的試驗示范及推廣應用??偨Y、探索形成適應不同區域主要農作物秸稈機械化處理工藝路線、技術模式、機具配套、操作規程和服務方式。四是加大宣傳,改變農民認為秸稈為廢棄物的傳統認識。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意義和焚燒秸稈的危害,提高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和秸稈綜合利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五、源頭減量、回收利用和替代使用是地膜殘留污染防控重點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嚴昌榮研究員介紹,我國地膜年用量達到145萬噸,占全球年用量的74%。過去40年我國地膜用量達2600萬噸,覆膜面積約60億畝次。與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地膜污染嚴重,主要原因在于地膜產品差異、地膜覆蓋模式和應用范圍差異、地膜管理措施及對地膜殘留污染認識差異。地膜殘留污染防控重點是源頭減量、回收利用和替代使用:一是加快地膜覆蓋技術適宜性評估,減少地膜覆蓋技術應用。降低地膜覆蓋依賴度,減少地膜用量。部分地區玉米、棉花具有減少地膜覆蓋應用的潛力。二是加大地膜機械化回收。推廣應用地膜回收機具,加大地膜回收機具補貼力度。加強地膜回收機具研發和技術集成,推動形成區域地膜機械化撿拾綜合解決方案。三是利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PE膜。生物降解地膜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通過改進和完善生物降解地膜配方和工藝,進一步提高生物降解地膜性價比,完善其應用技術,加快推進生物降解地膜替換PE地膜。
上一篇: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 已閱讀:34次
下一篇:2020年有機肥生產線設備發展趨勢與變化 已閱讀:37次
圓盤造粒價格相對廉價,工藝簡略,在有機肥設備中圓盤造粒機大多數客戶會挑選圓盤造粒。... 2021-01-29
在農業部注冊的生物有機肥料生產企業基本從事微生物肥料的生產。在發酵生產過程中,大多... 2021-01-27
隨著政策和環境保護的實施,檢查越來越嚴格,有機肥料制造商也越來越多。有機肥料的生產需... 2021-01-25
發酵過程中堆肥的溫度,濕度,PH值和C / N比是影響堆肥發酵的重要因素。有機肥料發酵過程... 2021-01-22